科普簡報(17-05)胡文瑞院士傳播科學前沿知識
科普簡報(17?05)
中科院老科協(2017年4月20日)
胡文瑞院士傳播科學前沿知識
4月20日,谷雨時節,生機盎然。北京老干部大學報告廳里熱氣騰騰,北京市離退休的領導同志們從京城的四面八方聚集,在等待聆聽胡文瑞院士報告“空間站的科學研究”。
著名流體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胡文瑞院士開宗明義:空間站是大國競爭非常突出的一個方面。他首先介紹了空間站的發展歷程,從有歷史記載的中國明朝萬戶的飛天夢講起,二戰期間火箭的發明,1957年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1961年蘇聯加加林乘飛船上天返回;美國集中力量搞阿波羅探月計劃成功,蘇聯空間站研究的發展,美國航天飛機的發射,兩架墜毀﹍﹍讓大家清晰地“看”到了載人航天的發展沿革,及其間美蘇的激烈競爭,了解了輝煌發展中的諸多失敗,多位宇航員的獻身。接著講解了我國探月計劃的成功實施,空間站科學研究的穩扎穩打,每一步的圓滿成功。告訴大家,我國自主研制的貨運飛船天舟一號即將成功發射。老師在展示空間站的圖片,詳解了空間站的構成,闡釋了“微重力”、“空間生命科學”后,詳述了國際空間站的科學研究,列舉了空間站科研的重大成果:化療藥物微囊化后靶向輸送治療,微重力環境中細菌病原體的變異,骨質疏松的機理及藥物研發,庚烷液滴燃燒的冷焰現象,AMS-2取得觀測暗物質的進展,﹍﹍最后以“展望”我國、俄羅斯、美國(尚不清晰)、歐洲的載人航天計劃結束。老師一直站著作報告。近兩個小時的報告,150余位白發蒼蒼的老領導同志們聚精會神地聽、記,老師的話音剛落,爆發了長時間熱烈的掌聲。大家盛贊老師以深入淺出的語言、講故事的方式,傳播科學前沿知識,收獲多多,感激不已。
胡文瑞院士是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研究員。1995年當選為中科院院士,1996年當選為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1958年畢業于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流體力學專業。早期從事磁流體力學研究,上世紀70年代轉入日地物理研究,成果累累。在天體物理研究方面,多所建樹。近年來積極開拓及倡導微重力科學的研究和發展,為我國微重力科學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是我國微重力科學的奠基人。他倡導和主持建立了我國唯一的微重力科學研究中心-國家微重力實驗室。該實驗室以其廣泛的學科內涵、先進的實驗設備及其所取得的若干重大科研成果,得到了國際有關專家學者的贊譽。在微重力科學研究方面,胡文瑞院士對熱毛細對流和晶體生長進行了全面和系統的研究。曾經提出浮力在微重力條件下仍可引起振蕩對流的機理,給出振蕩的分群特征,首次成功地對浮區液橋自由面的振蕩進行了實驗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在理論上研究了熱毛細對流和相變對流之間的耦合,指出殘余重力對浮區晶體生長的影響相對的不敏感。近期又開拓了微重力復雜流體運動研究,取得了重大科研成果,并完成了“和平號空間站”和IL-16失重飛機中兩相流空間實驗,首次發現了在低液相流速條件下的新流型分布區等新結果,在國際上引起強烈反響。1985年以后,胡文瑞院士承擔了一系列空間科學研究項目學科組織和領導工作,為發展我國空間科學做出了重要貢獻,開創了我國宇宙磁流體力學和微重力流體物理的研究,是我國空間科學的學科帶頭人之一。胡文瑞院士組織和承擔的國家重大科研項目有總裝備部國家863計劃項目、國家攀登計劃預選項目、總裝備部國家921項目“微重力流體力學分系統”、俄羅斯宇航局合作項目、中法高技術合作計劃項目、中日合作研究項目。胡文瑞院士在《中國科學》、Solar Physics等國內外權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00余篇,著有專著《微重力流體力學》。胡文瑞院士多次組織和主持國際學術會議,并在國際學術會議上作特邀報告,是國際微重力學術界知名學者。2004年1月,國務院頒發獎勵證書,胡文瑞院士作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飛船應用系統)主要完成人之一,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也是中國科學院表彰的“載人航天工程突出貢獻者”。
中國科學院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
2017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