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第二十六期(總第562期)
2021-03-29 14:24 來源:
【放大 縮小】
中國科學院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
簡 報
﹝2021﹞第二十六期(總第562期)
中科院老科協辦公室 2021年3月27日
科研路上汽車兵
--地質地球所分會黨員老司機的事跡
2021年,黨中央將首次頒發“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頒發對象是黨齡達到50周年、一貫表現良好的黨員。
地質地球所分會有許多老黨員司機,在他們中青年時代,參加了研究所的各項野外考察任務,他們的先進事跡仍歷歷在目。
1981年12月,中國、法國共同簽訂“喜馬拉雅山地質構造和地殼與上地幔的形成與演化”協議,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所承擔爆炸地震、地熱流、重力和地磁差分的研究工作,后來又加上天然地震的研究工作。
1982年11月的有關資料中,記載了汽車隊進藏的事跡,現摘錄如下,并在2021年初發在微信群里:
1982年,滿載著儀器設備的汽車隊乘火車由北京托運到成都。4月12日再由成都向西藏拉薩進發。汽車司機們情緒高昂,精神飽滿,表現出一種團結戰斗的氣氛。一路上大家守紀律聽指揮,堅持每一兩天進行一次安全講評。大家每到一地,車子一停,押車同志聯系食宿,司機師傅們馬上去保養車,洗刷車,然后再考慮找水喝,找飯吃。我們打前陣的黨員李振芳師傅、樊敘邦和王力生同志,一路去為大家聯系食宿,每天起的早休息的晚,任勞任怨,大家都很滿意。在途中大家團結互助,一人有困難大家齊支援。比如解放卡車在竹卡地區輪胎扎了,大家冒著炎熱的天氣克服缺氧的困難卸輪胎,打氣,最后是裝輪胎,很快就搞好了。在海拔5000多米的邦達山上,解放卡車油管斷了,施豐年同志多次停下來幫忙。4月15日,在巴塘大家休整一天,35137號車軸頭有毛病,劉風崗同志犧牲自已的休息時間同李振芳同志修了一天的車。又如6月20日下午,在拉薩市郊區,中法兩家的儀器在一塊作一致性實驗,“解放”卡車和“東風”卡車都陷到沼澤地里,司機全都上陣,黨員田玉明和李振芳師傅等想方設法、冒著烈日、忍著饑渴,經過三個多小時的奮戰才拖了出來。特別值得提出的是,4月15日由雅江出發到理塘的二百多公里的路程中,翻越了一百多公里長的雪山,這座山海撥高,道路蜿蜒曲折,比較危險,再被半尺來深的雪復蓋著,更使人心驚膽顫。尤其是兩輛大卡車,滿載著儀器設備,沒有防滑鏈子,更增加了難度,可是我們的司機同志,憑著他們的膽略和技術,緩緩驅駛,小心翼翼地渡過了難關。當大家在理塘相會時,那種高興的心情是無法比擬的,每個同志都含著勝利的淚水,克制不住內心的激動,談論著自己的感受和當時的心情。李永利和蘇軍兩位同志體會更為深刻,因為他們兩人的車在半山腰出了點問題,左輪滑到排水溝里,右側就是萬丈深嗣,前面的車看著緩緩地下山了,后面的車又還沒有追上來,怎么辦呢?他們倆只好將狗皮褥子鋪在雪地上增加摩擦力,前進一步再移一次狗皮褥子的辦法,一點一點地往前走。由于海拔高,又沒有氧氣,真是精疲力竭。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奮戰,終于脫了險.李永利趕到理塘時,內心感受萬千,激動的流出了熱淚,大家為他輸氧,安慰他,才慢慢地平靜下來。在這漫長的、白雪皚皚的一百多公里的崎嶇山路中,我們的汽車隊安全地駛過去了,自此以后,每到一個宿營地只要是大車在后面拖的時間較長還沒有趕上來的話,汽車隊的同志總是要開車返回去接他。
當全體人員會聚到拉薩后,大家的情緒是高昂的,精神是飽滿的,整個思想狀況是良好的。五月下旬,支部專門召開一次全體黨員會議,要求每個黨員一定要起好模范帶頭作用,五月底六月初就要奔赴各個觀測點工作,要求我們黨員要做到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爭取到最艱苦的地方。五月三十日全隊召開動員大會,要求大家在這次國際技術合作中我們一定要爭一口氣,取得好成績,為所爭光,為院爭光,為國爭光。
眾所周知,進西藏去工作是很艱苦的,可是同志們只要是工作需要,就是再艱苦也在所不辭。比如王力生和魏宏二同志,自告奮勇由成都跟著車隊進藏,工作完了之后,又由拉薩押車回到北京,歷盡一路辛苦。
許多同志看到這篇微信后,發表了自己的感言:
李哲研究員賦詩一首:
贊汽車兵
科研路上汽車兵,不畏艱險成精英,
中法合作大項目,科學考察登高峰,
進藏路,多艱險,眾多司機鐵骨錚,
緊緊握住方向盤,情緒高昂破堅冰。
劉建華:向“科研路上的汽車兵”學習、致敬,他們都是好樣的。
王妙月:這篇文章表達了我們科研人員對我所司機師傅的感激之情,沒有他們的辛勤付出,科研任務是不能很好完成的,向他們致敬。
陳皎芬:好文,好的科研人員,好的汽車兵,向他們致敬!
傅冰駿:向汽車兵致敬!向科研人員致敬!
徐禮國:該文章讀后,特別感動,即為汽車司機師傅們感動也為我所那一批年輕的野外工作者感動,并帶給我們美好的回憶。
楊京風:向這些司機師傅致敬!
王廣福:該文章把我帶回到核試驗的火紅年代。每次去核試驗場,我們和司機相處的都非常好,為了共同的目標,走到一起,不分你我??芍^是“文革”中的一片凈土?;叵肫饋?,倍感親切。無私的奉獻精神永遠值得記憶、發揚。
湯克云:我雖然沒有參加過青藏高原考察,但讀了該文章,已經深受感動??梢钥闯?,地球所汽車隊的同志們不但技術好,而且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心。整篇文章反映了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科考隊是一支具有高度科學素養的隊伍,科考隊的黨組織起到了堅強的堡壘作用。
孫克忠:在這些黨員老司機中,有好幾位都是黨齡50年以上的老黨員,他們為我國的科研事業作出了很大貢獻。他們都將得到“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體現了黨中央對老黨員的關懷和褒揚,并激勵一代一代共產黨員拼搏奉獻,持續奮斗。

圖.行進途中 (張維攝影)

圖.路遇大雪 (張維攝影)

圖3.怒江72拐 (張維攝影)
?。ㄖ锌圃豪峡茀f地質地球所分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