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第九期(總第226期)
中國科學院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
簡 報
﹝2017﹞ 第9期(總第226期)
中科院老科協辦公室 2017年5月19日
加強濕地監測評價,保護“地球之腎”
----中科院老科協遙感與數字地球所分會舉辦學術沙龍
2017年5月10日,中科院老科協遙感與數字地球所分會舉辦了學術沙龍活動。此次學術沙龍的主題是“中國濕地監測與評價”。來自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所、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所、中國林科院林業信息資源研究所、北京師范大學、以及中科院老科協的26位專家參加了沙龍活動。遙感與數字地球所分會理事長田國良研究員主持了此次沙龍活動。遙感與數字地球所牛振國研究員作了題為“中國濕地監測與評價”的主旨學術報告。報告從①濕地保護的意義及與我國可持續發展的關系;②濕地的科學概念分析;③我國濕地的歷史、現狀及其變化特征;④我國濕地保護形勢分析;⑤未來我國濕地保護面臨的各種挑戰和機遇等五個方面展開綜述了濕地研究領域的概況、若干熱點科學問題以及濕地監測與評價的發展趨勢,簡述了所承擔的濕地遙感動態監測項目的最新研究進展,并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設想。
遙感與數字地球所鄭姚閩副研究員作了題為“中國保護區保護有效性評價及政策建議”的學術報告,介紹了基于1978-2008年的四期中國濕地制圖結果、生物多樣性評價和相關環境數據,以及對我國91個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有效性進行評估的系列成果。
在學術研討交流環節,林科院高志海研究員、中科院老科協副理事長桂文莊研究員、地理資源所金德生研究員、遙感與數字地球所陳正宜、羅修岳、林恒章、李爽研究員等專家結合國際濕地研究動態、國家總體發展戰略、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研討;并圍繞全球化、“一帶一路”等大環境,國際化、多學科交叉融合、概念定義規范、體制、技術體系創新發展等內容提出了建議設想。與此同時,來自北京師范大學的王錦地教授提出將她們已有的1980年開始的全球陸表生態數據產品在濕地監測與評價研究中與大家共享的提議。中科院老科協理事長何遠光做了總結發言。他認為:會議開的非常好,有幾個特點:第一是報告很精彩。特別是請了研究所里的年輕科研專家為老同志做報告,相互交流,實現了老中青結合的意義。第二是沙龍辦的活潑,大家都爭先恐后,積極發言。第三是會議開的有成效,我們達成了很多共識。何遠光理事長認為,我們報告要落實,就不能只局限于科學問題的研究。我們要形成有影響力的報告,就必須和國家的經濟安全、糧食安全問題結合起來?!笆舜蟆碧岢隽松鷳B文明,我們要緊扣這個“題”。要引起國家重視立項支持,就必須和國家、“十八大”等總體目標聯系起來。何遠光理事長還對遙感地球所老科協多年來卓有成效的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
(轉自中科院老科協遙感與數字地球所分會稿件)
中科院老科協電工所分會舉辦學術沙龍
2017年5月16日,中科院老科協電工所分會舉辦了主題為“人體疾病早期診斷的磁聲成像技術”的學術沙龍活動。中國醫學科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北京天壇醫院、中科院化學研究所、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等單位近30位各方面的專家和研究人員、中科院老科協的執行理事長兼秘書長何遠光、副理事長桂文莊、李致潔、中科院電工所副所長李耀華參加了沙龍活動。中科院老科協電工所分會理事長吳石增研究員主持活動并致辭。中科院電工研究所工程電磁場及其應用研究部主任劉國強研究員做了題為“人體疾病早期診斷的磁聲成像技術”的主旨報告。醫學發現在癌變發生初期,組織形態尚未發生明顯變化的時候,癌變區的電特性就已經有了明顯變化,這對于癌變早期診斷很有意義。已有的電阻抗成像技術可以用來發現這種變化,但是分辨率太低,無法實際應用。電工所和國內外有關單位開展的磁聲成像技術,是通過檢測外加電磁場引起組織內部產生的聲信號變化,反演出癌變早期電阻抗的變化,具有很高的分辨率。報告介紹了該項研究在國內外的進展情況,電工所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支持下,成像技術取得了重要突破,在國際上處于前沿位置。報告還介紹了下一步的研究目標,力爭該項目的實用化,在人體疾病的早期診斷和監測中發揮作用,提高人體健康的福祉。中國醫學科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的劉志鵬研究員做了題目為《磁聲成像的研究進展》的報告。從研究背景、實驗系統研制、聲信號處理及算法研制、聲信號特征分析、提高聲信號信噪比方法研究等方面進行了介紹。對該技術所必需的關鍵聲信號的研制、處理以及提高其信噪比方法的研究進行了重點介紹和分析,具有較高的學術性和實用性。參會的專家們對磁聲成像技術及其應用前景等問題進行了熱烈討論,大家一致認為本次沙龍前沿性較強,項目具有較高的學術性和重要的研究意義。磁聲成像技術能夠為癌癥早期發展提供更多的參考信息,對其早期診斷是很有意義的,希望今后繼續加強不同學科的交叉,特別是加強與醫學、病理學的交叉研究,加強在體檢測的研究和數據積累,爭取早日實用化。中科院老科協理事長兼秘書長何遠光在總結發言中說:“我認為你們的沙龍辦得很好,有幾個特點:第一,選題前沿,符合我們的科學技術前沿學術沙龍的要求,你們這個方向把握得挺好。第二,討論熱烈,大家圍繞主題進行了深入討論,提出了不少重要意見,對我們今后的研究工作有指導意義。第三,你們有一線年輕專家作報告,有來自醫學界和院內兄弟單位的專家,有老同志和青年研究人員一同參加討論,確實做到了老中青相結合,實現了開門辦沙龍。最后,我要感謝今天在座的年輕科學家,感謝天壇醫院的劉老師等到我們這來參加老科協的學術沙龍,這是對我們老同志的尊重和很大的支持,非常的感謝!”
(轉自中科院老科協電工所分會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