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第十四期(總第230期)
中國科學院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
簡 報
﹝2017﹞ 第十四期(總第230期)
中科院老科協辦公室 2017年6月20日
中科院老科協地理資源所分會舉辦科普報告會
目前,硒與人體健康問題業已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但也存在誤區。正是在這種背景下,6月9日,中科院老科協地理資源所分會邀請譚見安研究員、王五一研究員、楊林生研究員做了“硒及其地理生態循環與人體健康”的科普報告。院老科協通知各分會后,國科大等分會代表出席報告會、地理資源所分會理事會全體成員、所離退休辦公室成員及所內外離退休老同志60余人到會聆聽報告。
譚見安研究員是我國硒研究的第一人,有“硒之父”的美譽。他自上世紀70年代就開始開展環境地理與人體健康方面的研究。他和他領導的研究團隊率先發現并闡明了中國低硒地理生態景觀帶的存在,在克山病、大骨節病等地方病的防治中作出了重要貢獻。
譚見安研究員的本次報告主要從硒元素屬性及生物醫學功能、硒的地理生態循環與平衡、硒與人體健康三個方面進行了全面講述。報告詳細介紹了硒元素的生物醫學性質,及其在人體中內的分布、消化吸收、代謝等過程,并重點介紹了硒的抗氧化、免疫、排毒解毒等醫學功能。闡述了硒在地理生態系統的輸移及轉化作用,以及在人與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硒對人體的影響。還介紹了缺硒可能引起的人體健康問題,以及硒過??赡芤鸬闹卸締栴},為此他介紹了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膳食硒攝入參考量,提出補硒需因人因地制宜的建議。
譚見安研究員的報告引起在場離退休老同志濃厚興趣,還紛紛提出問題,譚見安研究員、王五一研究員,結合自身的研究都進行了詳細解答。報告會現場氣氛熱烈。會后,與會老同志還進行了相互交流,提出了很多補硒方面的建議和見解。
(選自地理資源所分會稿件)
中科院老科協過程工程所分會為小朋友舉辦
海洋知識科普講座
6月1日兒童節,過程工程所分會為孩子們精心準備了一場:關于海洋知識的科普講座,傅德賢老師為近20名小朋友生動講解海洋動物、海洋植物、海洋微生物等有趣的科學知識,報告激發了孩子們探索海洋奧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暢談海洋》的報告,從世界海洋概述講起,重點介紹了中國的海洋,強調了中國對南海具有不可爭辯的主權以及釣魚島自古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報告還介紹了海洋蘊藏的豐富的礦產資源,可燃冰讓孩子們嘖嘖稱奇。海洋生物——海洋微生物、海洋動物、海洋植物則是孩子們特別感興趣的內容,爭相與老師互動回答問題,現場氣氛非?;钴S,通過科普講座,孩子們掌握了海洋知識、也令老科技工作者們贊嘆。報告最后,暢想了海洋的未來,提出海洋將成為人類的家園。
該活動贏得了孩子們的歡迎和喜愛,家長們表示所里舉辦的活動讓小朋友們過了一個有趣味、有收獲、有意義的兒童節。
(選自過程工程所分會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