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6日科普論壇報告會:將首都北京建設成為世界級核心城市的意義極其重大
主講嘉賓: 陸大道 院士
報告題目: 將首都北京建設成為世界級核心城市的意義極其重大
報告時間:2017年6月16日 (周五) 上午9:00
報告地點: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 報告廳
(中關村北四環西路33號 西北門進入)
主辦單位:中國科學院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
北京老科學技術工作者總會
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
中國科學報社
陸大道簡介
經濟地理學家。1940年10月生于安徽省桐城縣,1963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地質地理系。上世紀80-90年代在原聯邦德國作訪問學者、合作研究和客座教授。曾任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所長,現任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
長期從事經濟地理學和國土開發、區域發展問題研究。其中包括:參與了《全國國土總體規劃》、《國家第十一個五年規劃》及環渤海地區、沿海地區、東北地區、京津冀地區、長江三角洲地區、西部地區等多項國家級及地區級規劃的制訂和戰略研究。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提出了“點-軸系統”理論和我國國土開發和區域發展的“T”字型空間結構戰略,即以海岸地帶和長江沿岸作為今后幾十年我國國土開發和經濟布局的一級軸線的戰略,在實踐中和學術界產生了重要影響。90年代以來,對我國區域發展、地區差距、區域可持續發展以及我國城鎮化進程等進行了大量實證性和理論研究,參與和組織編寫了諸多的咨詢報告報送到國務院和有關部門。
曾被聘任為國家規劃專家委員會成員、國家發改委京津冀都市圈區域規劃專家組組長和長江三角洲區域規劃專家組組長、國務院東北辦東部地區振興規劃專家組組長等。
2017.6.16 “科普論壇”報告要點
將首都北京建設成為
世界級核心城市的意義極其重大
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
陸大道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條件下,世界經濟的“地點空間”正在被“流的空間”所代替。其結果就是塑造了對于世界經濟發展至關重要的“門戶城市”,即各種“流”(金融流、信息流、人才流、物流)的匯集地、連接國家和世界經濟體系的“節點”即控制中心。中國經濟創造了世界奇跡。中國需要而且已完全可能建成對世界經濟有重要影響力的全球性城市群。這個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就是未來世界經濟體系的“節點”即控制中心之一。
以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構建應對全球經濟的中國國家競爭力平臺,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舉措。北京正在成為國際性的金融商貿中心及對全球經濟產生重大影響力的世界級核心城市之一。在中國,只有首都北京可以擔當這一功能。
天津發展及濱海新區開發的目標和方向不宜與上海(及其浦東)、香港類比。更不可代替北京成為高端服務業為主體的國家核心城市。幾十年來關于“天津市是我國北方經濟中心”的訴求,不符合自身的特點和優勢,也不符合國家利益。天津市發展的主導方向是我國北方最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和航運中心。
中國科學院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