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第四十二期(總第383期)
簡 報
﹝2019﹞第四十二期(總第383期)
中科院老科協辦公室 2019年7月23日
中科院老科協遺傳發育所分會
舉辦“再生醫學關鍵技術及其轉化研究”學術沙龍
2019年7月18日,在遺傳發育所二號樓108會議室召開了由中國科學院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主辦, 遺傳發育所分會承辦的主題為“再生醫學關鍵技術及其轉化研究”的學術沙龍。中科院老科協顧問張志林、執行理事長何遠光、副理事長桂文莊、辦公室主任麻莉雯、主任助理李亞南,地理資源所、動物所、遺傳發育所分會等30多位專家學者出席了沙龍會議。分會秘書長安錫培主持了沙龍。
首先,遺傳發育所陳冰副研究員應邀作了題為“再生醫學關鍵技術及其轉化研究”的主旨報告。她講述了再生醫學研究是目前國內外生命科學與健康領域的前沿及熱點,利用干細胞、再生因子、生物支架材料等關鍵因素,實現組織器官的再生和再造,是再生醫學要解決的關鍵科學問題。干細胞的基礎研究目前在國際范圍已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與進展,但其實際應用存在一些問題。同時生物材料與再生因子也是再生醫學研究應用于臨床另外兩個重要的因素,而且現階段相較于干細胞更易實現產業轉化。近年來科學工作者越來越認識到單純應用干細胞的局限性和三個要素綜合應用的重要性。同時她介紹了中科院戴建武團隊在再生醫學關鍵技術研究方面的創新工作及基于這些關鍵技術開發的功能生物材料在臨床轉化中的應用。
接下來,清華大學王霞特別研究員作邀請報告。介紹了成體干細胞體外培養和三維分化技術,包括3D organoids類器官 、 2D干細胞克隆和氣液界面3D組織類器官。利用這些技術,培養出的干細胞系在體外能長期保持良好的自我更新狀態,并能分化成腸道上皮的各種細胞類型??梢詮膯蝹€干細胞擴增培養成為大規模的干細胞系,便于后續的基因表達分析、基因組測序分析、功能分析及病理分析。干細胞進行氣液界面培養分化后,可以自發形成由各種類型腸上皮細胞組成的三維立體的腸上皮組織,該上皮組織具有完善的上皮屏障結構和功能,并可用于構建疾病模型。該技術適用于所有上皮組織的成體干細胞的體外培養和分化,包括胃、小腸、結直腸、肝管、胰腺、肺、乳腺等組織器官,是干細胞研究領域的重大突破和貢獻,為研究成體干細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機理提供了重要的技術保障,具有重要科學意義。
報告結束后, 老科技工作者們圍繞目前國內外生命科學與健康領域的前沿及熱點--干細胞與再生醫學前景與未來進行了展望。專家們積極發言,對再生醫學的關鍵技術及其實現路徑,未來發展趨勢及其面臨的難點和倫理問題展開討論。探討再生醫學發展方向、新策略和新技術,及其臨床轉化路徑,促進協同創新,凝練學科方向,進一步推動我國的再生醫學學科發展,為保障國家人口健康提出了建議。
老科協張志林、桂文莊、何遠光局長分別對舉辦本次沙龍給與了高度評價,他們對兩位專家所作的精彩的報告表達了真誠的感謝。一致認為本次沙龍主題選擇的好,再生醫學是非常重要的前沿領域,關系到人民的健康和整個產業發展等重大領域。并希望專家們能將再生醫學領域的學術研究以科普視角作學術報告并撰寫出科學視點的科普文章,著重介紹這個領域發展情況、科學問題、研究進展以及未來如何發展等,讓更多的人民群眾受益。中科院科普論壇報告團已向陳冰老師發出了科普講座的邀請。
劉勇研究員的主旨報告分四部分:
一、為什么要探測深空
何遠光在會上還對遺傳發育所分會的工作成績給與了充分肯定。他說遺傳發育所分會成立比較晚,但起步快、效果明顯,特別是沙龍,一共承辦了六次,其中三次是中國科協的沙龍,走在了中國科學院的前列,為中科院老科協樹立了典范,也擴大了老科協在科技界的影響,非常寶貴,要大大的點贊。
會議臨近結束,專家的討論意猶未盡,希望通過與年輕科學家學術交流拼出火花,為我們國家再生醫學的發展助力。
遺傳發育所分會供稿
陳冰研究員作報告
王霞特別研究員作報告
沙龍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