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第二期(總第343期)
簡 報
﹝2019﹞第二期(總第343期)
中科院老科協辦公室 2019年3月1日
中科院老科協地理科學與資源所分會
深入解讀“一帶一路”倡議內涵科學沙龍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訪問哈薩克斯坦時,提出了共建新時代“一帶一路”的倡議。自那時以后,“一帶一路”倡議得到了世界上越來越多國家的贊同和參與。老同志們雖然退下來了,但大家都非常關心國家大事,很多人迫切希望更深入地了解“一帶一路”倡議,關心“一帶一路”倡議產生的宏觀背景和它的進展等等。為此,2019年新春伊始,2月28日,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老科協在所離退休辦公室的鼎力支持下舉辦科學沙龍,邀請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一帶一路”研究中心主任劉衛東研究員作為主講嘉賓給大家深入解讀“一帶一路”倡議。
劉衛東研究員頭天深夜10時,才從外地趕回北京,在百忙中抽出時間,既全面又深入淺出地介紹了“一帶一路”的來龍去脈,以及當前的進展,特別是“一帶一路”建設第三方評估的結論。主旨報告語言簡潔、生動、風趣,有理有據,引起與會者強烈興趣。他指出,幾年來“一帶一路”已經取得了開門紅,但距離高質量發展仍然任重道遠。他簡要梳理了“絲綢之路”的歷史脈絡,闡述了“絲綢之路”的歷史文化內涵,即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主旨報告中還介紹了近代以來經濟全球擴張的歷程,分析了經濟全球化的表象即原因,剖析了新自由主義全球化的弊端,特別是其帶來的日益嚴重的社會極化問題。他闡述了“一帶一路”倡議的產生的宏觀背景,包括全球格局的變化,中國轉型升級的需要、地緣安全因素以及深化改革的需要等。最后,他著重介紹了“一帶一路”的核心內涵,認為“一帶一路”倡議是“絲路精神”與經濟全球化的有機結合,這將開創包容性全球化的新時代。
沙龍取得圓滿成功。所內外約50人出席了今天沙龍會議。院老科協張志林、任麗新及部分院屬研究所老科協負責人到會指導。主旨報告受到與會同志們的熱烈歡迎,產生了強烈共鳴。
劉衛東研究員作主旨報告
沙龍會場一角
中國科學院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
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分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