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冬奧會氣象保障工作的建議
2020-06-28 16:02 來源:
【放大 縮小】
王庚辰
(中科院老專家咨詢團)
“冬奧會氣象保障”是咨詢團智庫基地的研究項目。為了了解冬奧會氣象保障工作,前面做了調研工作。舉辦了“北京冬奧會氣象服務保障”學術報告會,冬奧氣象中心執行副主任、北京市局巡視員劉燕輝應邀作了題為“冬奧會氣象服務與挑戰”報告。他全面介紹了冬奧會氣象保障工作的進展,講述了冬奧氣象分鐘級、百米級的精細預報需求。冬奧氣象中心現場預報服務組組長、北京市氣象臺副臺長時少英高工應邀作了題為“冬奧預報技術及研究應用情況”報告,她從冬奧預報工作總體布局、目前冬奧預報服務業務開展的情況、存在的難點和挑戰分析了山區地形復雜性,尤其是對局地到賽區的小尺度天氣預報。12月咨詢團又組織專家到延慶和張家口兩個冬奧會場地參觀調研,與當地氣象局座談,在現場了解了氣象保障工作,尤其是場地氣象預報工作。隨后召開了“北京冬奧會氣象保障”研討會。會上有一個北京冬奧會氣象保障工作的調研報告,中國氣象局城市氣象研究院陳明軒做了“冬奧會氣象條件預測保障關鍵技術研發及進展”報告。從事氣象和大氣科學研究工作的近30位研究員(其中有9位在職)參加了研討會。通過調研、報告匯和研討會,提出如下專家意見。
一、關于召開山地復雜地形冬季小尺度氣象服務研討會的建議
(一)現狀
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舉世矚目,這是世界上第一次在大陸性氣候城市舉辦的冬奧會,中國政府承諾,把本屆冬奧會辦成一屆精彩、非凡、卓越的奧運盛會。
縱觀歷史,作為冰雪運動的大舞臺,歷屆冬奧會也都曾不同程度地經受到了氣象因素的困擾。冬奧會比賽項目因天氣狀況不佳而延期或取消的現象是經常會發生的,幾乎已成為常態。北京冬奧會氣象保障工作面臨著復雜的山區地形、缺乏賽區氣象觀測資料、缺乏冬季山地氣象預報經驗和預報支撐系統等方面的問題。不僅如此,北京冬奧會要求實現“百米/分鐘級”的天氣預報,對賽場的這種小尺度的天氣預報,在氣象上來講也是國際性的難題,氣象保障工作挑戰性之大可想而知。
盡管我國氣象部門舉全氣象部門之力,已經開展了并將繼續開展大量的工作,但由于冬奧會對氣象保障工作的特殊需求和氣象保障工作本身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要實現無縫隙網格智能預報業務仍面臨很多科學和技術問題。
為此, 北京科協智庫基地試點單位中科院老專家咨詢團組織開展了對北京冬奧會氣象保障工作的調研, 調研工作采取舉辦報告會、訪問、座談、現場考察和研討會等形式完成。在此基礎上對調研結果進行了分析,形成了調研報告并提出本建議。
(二)問題
1、冬奧會雪上比賽項目都集中在山區進行,山區地形復雜,尤其是對局地賽區的小尺度天氣預報,很難建立起預報概念模型。已有的區域資料分析和預報系統在賽區本地的運行結果與真實值會有較大的偏離,迫切需要發展復雜地形條件下多元數據融合及模式偏差訂正等技術和方法。
2、山區地形復雜,小氣候特征明顯,賽場大氣邊界層結構參數時空變化大,給賽場的預報結果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同時,賽場大氣邊界層結構參數變化資料的缺失會直接影響對模型預報結果的驗證和訂正方法的建立。
3、冬奧會賽事是在寒冷、多山地區舉行,因此,出現嚴寒、大風等極端天氣的幾率很高,迫切需要科學、客觀的評估冬奧會期間可能出現的異常天氣和氣象風險,并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
4、目前已發展的精細化無縫隙的預報模型是否能實現賽區“百米/分鐘級”的天氣預報?在當前缺乏賽區大氣邊界層結構參數資料的情況下,如何驗證模型預報結果的可靠性?
(三)建議
冬奧會的大部分雪上項目舉辦地延慶賽區的小海坨山和張家口賽區的崇禮區境內翠云山等都是名副其實的“山連山,溝套溝”地帶,山形、地貌都很復雜,氣象條件更是“十里不同天”。這種復雜的地形、多變的天氣等因素會導致對賽區天氣的分析和判斷存在許多不確定性,進而使得賽區具有較高的氣象風險。盡管我國有關部門在冬奧會氣象保障方面已經并且將繼續開展大量的工作,但是,天氣變化對北京冬奧會的影響究竟會有多大? 對賽場(賽道)進行百米/分鐘級的預報目標能否實現?冬奧會期間是否會有異常天氣狀況出現?等等,仍然不得而知。因此建議針對冬奧會雪上項目賽場的地形、地貌,召開山地復雜地形小尺度氣象服務研討會,邀請從事山地氣象工作和中小尺度天氣預報研究的科技人員以及冬奧會現場預報服務組的科技人員參加,同時邀請中科院和有關大學從事相關研究工作的科技人員參加,重點圍繞北京冬奧會氣象保障工作面臨的挑戰、山區復雜地形條件下“百米/分鐘級”天氣預報面臨的具體科學技術問題和可能的解決途徑以及北京冬奧會可能面對的氣象風險等問題進行研討,群策群力,為做好北京冬季奧運會的氣象保障工作獻計獻策。
二、關于強化冬奧會氣象風險評估和應急預案研究的建議
(一)現狀
縱觀歷史,“天氣不遂人愿”已成為歷屆冬奧會上最尷尬的事情了,例如,1984年,南斯拉夫薩拉熱窩冬奧會因天氣因素延期2天,1998年,日本長野冬奧會曾因天氣因素延期2天,2006年,在意大利都靈冬奧會上,高山滑雪比賽和女子超級大回轉比賽也都因天氣原因而延期舉行。最近三屆冬奧會更是突顯了異常天氣狀況給承辦者帶來的尷尬。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期間出現的高溫和大霧天氣使得比賽問題連連,主辦單位還動用直升機運雪。2014年索契冬奧會期間出現的高溫和大霧使比賽大面積推遲,比賽事故頻發,造成不少選手摔傷,被人們戲稱為“春奧會”。2018年平昌冬奧會期間出現的低溫、大風使多項比賽被迫延期或被迫取消,被戲稱為“凍奧會”。
可見,盡管承辦方賽前都制定了相應的應急計劃,但異常天氣狀況的出現仍然直接影響了賽事的進程,影響了運動員的比賽成績,同時,還給組織者、志愿者、運動員、觀眾帶來了一系列的麻煩。
北京冬奧會雪上賽事是在寒冷、多山地區舉行,出現嚴寒、大風等極端天氣的幾率很高。
為此, 北京科協智庫基地試點單位中科院老專家咨詢團組織開展了對北京冬奧會氣象保障工作的調研, 調研工作采取舉辦報告會、訪問、座談、現場考察和研討會等形式完成。在此基礎上對調研結果進行了分析,形成了調研報告并提出本建議。
(二)問題
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將在北京市和河北省張家口市聯合舉行,這是世界上第一次在大陸性氣候城市舉辦冬奧會,氣象保障工作面臨的挑戰可想而知。冬奧會的大部分雪上項目將在山區舉行,山區地形復雜,尤其是對局地賽區的小尺度天氣預報在氣象上來講也是國際性的難題。延慶賽區的小海坨山和張家口賽區的崇禮區境內翠云山等都是名副其實的“山連山,溝套溝”地帶,山形、地貌都很復雜,氣象條件更是“十里不同天”。因此,復雜的地形、多變的天氣等復雜因素會導致對賽區天氣的分析和判斷存在許多不確定性,進而使得賽區具有較高的氣象風險,更重要的是,一些極端異常天氣的出現往往是無法預測的?;谶@些情況,我國有關部門在冬奧會氣象保障方面已經并且將繼續開展大量的工作,但是,天氣變化對北京冬奧會的影響究竟會有多大? 冬奧會期間是否會有異常天氣狀況出現?仍然不得而知??梢?,如何做好應對氣象風險工作,仍是值得提前認真研究的問題。
(三)建議
1、科學、客觀認識延慶和張家口賽區山區復雜地形條件下小尺度天氣預報的局限性和不確定性,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強對冬奧會期間異常天氣和氣象風險的評估工作。
2、在分析冬季影響賽區的主要天氣類型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分析冬奧會與冬殘奧會各賽區的氣候特征和氣象條件,結合現場氣象觀測資料,采用多種預報方法,重點對大雪、低溫、大風等異常天氣可能出現的氣象條件進行分析和預報。
3、制定和落實冬奧會氣象風險的應急預案,重點是落實應對氣象風險的具體應對和防范措施。
三、關于冬奧會氣象保障中重視多種預報方法并舉的建議
(一)現狀
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的氣象服務保障工作備受關注,這是因為它是世界上第一次在大陸性氣候城市舉辦的冬奧會以及雪上項目比賽場地異常復雜的山區地形,這使得冬奧會期間的天氣預報難度大大增加,也增加了天氣預報的不確定性。不僅如此,在冬季復雜的山區地形條件下,對賽場的這種微小尺度的短時間天氣預報,在氣象上來講也是國際性的難題。盡管我國氣象部門已經和將繼續開展對北京冬奧會氣象條件預測保障關鍵技術的研發并已發展了相應的預報模型,但面對北京冬奧會“百米/分鐘級”天氣預報的特殊需求,模式預報結果能滿足要求嗎?
為此, 北京科協智庫基地試點單位中科院老專家咨詢團組織開展了對北京冬奧會氣象保障工作的調研, 調研工作采取舉辦報告會、訪問、座談、現場考察和研討會等形式完成。在此基礎上對調研結果進行了分析,形成了調研報告并提出本建議。
(二)問題
1、復雜的地形、冬季賽區大氣邊界層多變的天氣等復雜因素會導致對賽區天氣的分析和判斷存在許多不確定性。
2、針對賽區的復雜山區地形,很難建立實現“百米/分鐘級”天氣預報的這種微小尺度的預報概念模型,即便是發展了相應的模型,其預報結果的可靠性也很難予以驗證。
3、異常天氣的出現會直接影響冬奧會賽事的正常進行,通常情況下,這種極端異常天氣的出現單靠數值模型是無法進行預測的,而一些經驗和統計預報方法往往可以有效地做出預報。
(三)建議
鑒于當前北京冬奧會氣象服務保障工作中微小尺度短時間天氣預報中存在的
某些不確定性以及數值模型預報的一些局限性,建議在強化研發相關數值預報模型的同時,關注經驗預報方法,對預報員進行經驗預報方法的培訓,在預報員隊伍中建議聘請當地有經驗的老預報員作顧問或加入到預報隊伍中。尤其是對一些轉折性天氣類型以及異常天氣的預報,更應重視經驗預報方法,針對賽場(道)的具體情況,建立多種預報方法并舉的天氣預報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