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推進懷柔科學城建設的兩點思考
王柏懿
(中科院老專家咨詢團)
“三城一區”是北京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主平臺,它涵蓋著中關村科學城、懷柔科學城、未來科學城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其中,懷柔科學城是北京建設科技創新中心的主力軍和核心支撐,它以集聚頂尖科研機構、大科學裝置和一流人才為特色。2016年9月,國務院正式批復《北京加強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總體方案》,明確將懷柔科學城與中關村科學城、未來科學城作為重點推進建設的三大科學城,并定位于“重點突破”。因此,全力推進懷柔科學城建設,已成為北京市建設全國科創中心的重中之重。2017年5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國科學院聯合申報的《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方案》獲得批準。目前,懷柔科學城作為世界一流科學城和世界級原始創新承載區的形態已初露端倪。
在懷柔雁棲湖畔,大約100平方公里的建設范圍內,中國科學院大學已先行落戶,中科院實力雄厚的空間中心、納米能源所等研究所已相繼落地,力學所、電子所和網絡中心等單位的相關科技人員已經入駐,規劃布局的“4+5”項目已經陸續開工建設。這4個大科學裝置為“高能同步輻射光源”(高能所),“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物理所),“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大氣所),和“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設施”(生物物理所)。而5個前沿交叉研究平臺是“先進光源技術研發與測試平臺”(高能所),“材料基因研究平臺”(物理所),“清潔能源材料測試診斷與研發平臺”(物理所),“先進載運和測量技術綜合實驗平臺”(力學所)和“空間科學衛星系列及有效載荷研制測試保障平臺”(空間中心)。
近日,即2019年10月14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蔡奇,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聯合調研了懷柔科學城。蔡奇書記強調,
懷柔科學城建設理念上要增強國家意識,懷柔科學城規劃要與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規劃相銜接,強化“科學+城”的功能,打造宜居宜業環境。要抓好項目建設,積極推進大科學裝置和科技科研平臺落地,要抓好住房、教育、醫療、交通等服務配套,公共文化和商業設施要跟上。白春禮院長表示,懷柔科學城建設是黨中央著眼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目標做出的戰略性決策,要立足百年科學城的目標,謀劃建設好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研究平臺。把懷柔科學城打造成為“遠看是花園,近看是家園”的夢幻之城。要以國家實驗室建設為牽引,謀劃好懷柔科學城的力量布局和管理運行機制。
如何切實推進懷柔科學城的建設,使它盡快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級科技綜合實力的新高地?這里提出兩點思考,希望院市有關部門緊緊抓住一“大”一“小”重點突破,盡早落實“戰略規劃”大布局,切實形成“宜居宜研”小環境。
建設懷柔科學城是中國科技發展的一個重要戰略布局。在國家層面上,布局北京懷柔、上海張江與合肥等三個地域,建設全國科創中心(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這是中央在科技領域做出的重大決策,北京市與中科院都面臨著重大機遇與嚴峻挑戰。作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懷柔科學城應當在前沿性的重點基礎科學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實現跨越發展。按照現有規劃,懷柔科學城到2020年的目標與步驟基本是明確的,即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和前沿交叉研究平臺(4+5項目)。的確,大科學裝置是現代科學技術諸多前沿研究取得突破的重要條件。但是,學界人士都清楚,高端設備僅僅是從事科學研究的手段而已,而且這里僅僅是9套大型裝置和平臺,不可能囊括前沿學科的全部。這里以物理所和高能所為例,說明如下。
物理所將在懷柔科學城建設一個大科學裝置(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和兩個集成性平臺(材料基因研究平臺,清潔能源材料測試診斷與研發平臺),是目前在科學城內布局建設項目最多的一個研究所。然而,大家知道,物理所的研究方向是以凝聚態物理為主,包括凝聚態物理、光學物理、原子分子物理、等離子體物理、軟物質物理和計算物理等。上述1+2項目只涉及凝聚態物理中的材料領域,是物理所現有研究領域的一個小小的方面。高能所將在懷柔科學城建設一個大科學裝置(高能同步輻射光源)和一個集成性平臺(先進光源技術研發與測試平臺),是目前在科學城內布局建設項目數量第二多的研究所。我們也知道,高能所是我國大科學裝置的骨干力量,擁有一系列大科學裝置,包括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北京譜儀/北京同步輻射裝置、西藏羊八井國際宇宙線觀測站、大亞灣中微子實驗裝置、硬X射線調制望遠鏡衛星、中國散裂中子源,正在建設的江門中微子實驗裝置、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阿里原初引力波探測實驗、高能同步輻射光源等。所以,如果和高能所現有的大科學裝置相比,懷柔科學城的1+1項目只是上述大科學裝置系列的一個小小分支,無力承擔高能所已有的中國粒子物理實驗研究的使命(包括粒子天體物理,粒子加速器物理與技術,同步輻射技術等)??茖W城應當是一個或若干科學領域的人才、裝置和機構的有機組合。
所以,中科院應當盡早明確懷柔科學城的戰略規劃。依據目前的設想,懷柔科學城長遠建設是考慮“國家實驗室”模式。2017年3月30日,黨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家實驗室組建方案(試行)的通知》,明確了國家實驗室的戰略定位、總體要求(指導思想、組建原則、領域布局、建設目標)、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保障措施,并提出主要領域為網絡信息、能源、海洋、物質科學、空天與人口與健康等。中科院的設想是:著力在物質、空間、大氣環境、地球、信息與智能以及生命等六個科學領域上,聚集優勢資源、吸引頂尖人才、承接重大研究計劃,以期使懷柔科學城成為科學總部高地,逐步產出一批前沿科學和先進技術研究成果,成為世界級原始創新的戰略高地。這里,首先應當是科學研究和人才聚集的高地,才可能成為原始創新的高地。換言之,必須有世界級頂尖人才和世界級研究機構,在懷柔科學城從事國際前沿的科學研究。這就涉及到中科院研究所該如何調整?因為國家研究室按研究領域的構成和現有研究所按學科的構成是有區別的,到底是研究所整建制入駐,還是研究室或者研究團隊入駐?中科院北京地區的三個園區——中關村園區,奧運村園區和懷柔科學城園區在功能上如何分工?這些均應當從頂層上進行設計予以定位,才能實現最優配置。時不待我,這個 “戰略規劃”大布局必須盡早落實了。
至于形成“宜居宜研”小環境,其實并非是一個“小”問題。它同樣是懷柔科學城建設能否取得突破的關鍵之一,因為關系到能否真正吸引到一流人才長期入駐的大事情。從我們對中科院的四個研究所(力學所,電子所,大氣所和高能所)的調查結果來看,業已入駐的技人對科學城的服務配套十分不滿意,包括交通、住房、子女教育和醫療等諸多方面。甚至,在宜研方面也無法令人滿意,機械加工維修、五金零配件、電子器件購置等直接服務于實驗研究工作的條件十分欠缺,根本沒有可以借閱查看科技書刊資料的圖書館,這些都給研究工作造成很大的不便。而且,當地行政部門以一般性企業模式來管理科研單位,一遇到有活動的情況就要求“停工”很是影響實驗的開展。此外,對于大科學裝置和研究平臺這類非常規裝置缺乏特種設備運行規范條例,居民小區緊挨著園區修建沒有隔離帶,大型設備試驗運行起來有時還會受到居民“投訴”。以入駐時間較長的電子所和力學所為例,電子所在2007年就開始建設懷柔園區,目前有兩個研究室整體入駐,力學所從2008年開始在懷柔建設“錢學森工程科學實驗基地”,目前是“準整體”入駐,所有新建大型設備均在懷柔園區布局,涉及到所有的研究室。然而,十年下來,卻出現了入而不駐甚至辭退工作的現象。除了前面列舉的工作不便以外,生活不便是主要原因。
盡管北京市和懷柔區為科學城描繪了美麗的圖景,例如懷柔區長盧宇國曾對媒體介紹:懷柔要提升配套服務能力,做好“科學+城”的融合,打造綠色生態、科學宜居的科學城典范,突出科學價值之城、健康之城、創新活力之城、智慧之城、森林之城的特點。然而,入駐的科技人員實際面臨的卻是沒有文化設施、沒有好市場、沒有圖書館、沒有好學校、沒有好醫院、沒有好住房的景象。他們說,“雖有北京實驗二小和101中學強力入駐,但師資沒有根本性改變”,“ 無論綜合類、??祁愡€是兒童類,基本上是小病不用看、大病看不了的狀況”,“住房未明確任何優惠政策,年輕人選擇在懷柔安家的很少”。所以,已經入駐的科技人員呼吁:“真正能夠快速落實一些有關教育、交通、住房的基本需求,使他們能夠留下來,并吸引更多高層次科研人才”。的確,畫餅不能充饑,規劃必須落地。僅以子女教育問題為例,電子所的情況是:“很多曾經已常住懷柔的科研人員因小學教育問題紛紛返城,打算常住的基本沒有了”,這些人不得以離開了研究所而另謀職業。尚在科學城從事建設的大氣所科研人員則說,“科學城建設需要綜合考慮科研人員的醫療、住房和子女上學問題,真正解決科研人員的后顧之憂”。這些情況應當引起北京市和懷柔區有關部門的足夠重視。
這里再著重談一下交通問題,這是懷柔科學城在近期(建設期)和遠期(運行期)都必須解決的最實際問題。今年8月開始在懷柔科學城建設高能同步輻射光源(HEPS)項目的高能所反映:“”目前從我所(玉泉路)乘坐市內公交到達HEPS施工現場的時間成本太高,單程需要4個小時”。而已經入駐的科技人員反映:“懷柔出租車少,公交不方便”,“車輛頻次少、運營時間短、站點太稀落”,特別是和中心城區沒有便捷快速連接,“來回通勤時間長,影響工作效率”。從北京市、懷柔區的交通規劃來看,擬定要新建的通懷路、快線S6似乎主要是解決懷柔和副中心的連接,而擬定新建的城際鐵路聯絡線和京沈客專等似乎也和入駐人員強烈呼吁的快速輕軌(地鐵)交通有距離。據悉,北京市發改委透露,相關部門正在加緊規劃研究三大科學城之間互通直達的快速聯絡交通,實現懷柔科學城與未來科學城、中關村科學城之間的快速連接。這才是真正為“三城一區”建設所做的規劃。特別是懷柔科學城的學科建設,現在和將來,都無法脫離中科院建在中關村園區和奧運村園區的各個研究所,必須有這樣一條快捷的直達通道。希望北京市盡早實施這個規劃,實現科技人員“軌道通勤時間提高到1小時以內”的愿望。
“以人為本”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原則。政府有關部門在推進“三城一區”建設過程中,要做好服務者、管理者,以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為標準,將著眼點放在提升區域生活保障水平上,讓入駐科技人員放心、安心、盡心地工作生活并專心地解決科學技術問題。在中國科學院建設的歷程中,張勁夫曾提出“我們就是為科學家提鞋拎包的”,胡耀邦曾提出“要解決科學家的五子登科問題”(“五子”為房子、妻子、孩子、爐子和車子)。新時代面臨著新場景,但是承襲老一輩政治家風范,依然是做好科學城管理經營的法寶。
以上是我們對建設懷柔科學城的兩點不成熟的思考,供有關方面參考。